|
|
|
同志们:
光阴荏苒,你们的大学深造期间,择业求职的课题即将摆在每个同志的面前。为了有助于同志们早日落实就业岗位,我今天就择业求职的问题跟同志们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面对现实,勇于竞争,早日就业。我就以下两个问题:
一、 面对现实
现实的范围很宽很广,我今天讲就业问题,就专讲面对我们国家就业问题的现实。为使同志们对国家的就业现实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我先给同志们介绍以下三点:
(一)明确就业方针
国家制定的就业方针,是我们国家实施就业工作必须遵循的政策依据,也是每一个寻求就业的劳动者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
我们国家贯彻实施“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这个方针,既明确了劳动者、市场和政府在就业问题上的作用,同时表明了国家在狠抓就业的同时,还鼓励劳动者创业,实行“就业”和“创业”并举。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把二者同时推进,才能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贯彻实施新时期的“24个字”的就业方针,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不动摇”,根本改变过去由政府人力部门,劳动部门掌控就业的状况,使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2.“尊重劳动者和企业的市场供求主体地位”,劳动者和企业都是市场的主体,双方能否达成就业意愿完全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决定,政府部门和任何人不能干预。
3.“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不分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的劳动者,在就业问题上规划平等,机会平等,权利平等。但就今天的现实来讲,要做到完全平等还不可能,因为“社会关系网”没有完全彻底被消除,就不可能做到完全平等,至今还有一些单位存在拒收女同学就业的状况。
4.“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的公平性”,由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市场配置人力资源,既能满足现今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不至于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力求人力资源配置科学,公平,合理。
(二)了解就业形势
我们国家的就业形势,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业平稳,矛盾突出。
1.就业平稳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压力特别大。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错综复杂的状况下,能保证就业平稳,有益于以下四个方面:
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万家庭的生活不是只抓三年五载、十年八年的事,而是要常抓不懈,务必抓紧,抓落实,抓好。
②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统计资料表明,国民积极每增长一个点,就可以新增就业岗位150万个—170万个。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时,花大力气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今年1-7月,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达850万人之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服务业的大力发展,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以李克强为总理的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把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作为第一件大事来抓,大幅度减少中央制政审批准项,推动工商登记改革,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减负,以此为我国就业主渠道的个体经济蓬勃发展。截止2013年底,我国现有私营企业1250多万户,从业人员达1.25亿人,个体工商户4430多万户,从业人员9400多万人。个体经济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④发挥政府促进作用,大力推进了就业工作。
多级政府,多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就业服务,狠抓就业培训,制订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刺激企业吸收离校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大力推进了就业工作。
2.矛盾突出
我们国家在就业问题上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两个方面。
供求矛盾突出:(1)需求总数:1000万人左右 (2)求职人数:1600万人左右,2014-2017年都是求职增长期
求职群体:(1)离校毕业生727万人,加上历年来就业的毕业生800万人左右 (2)城镇就业困难人员 (3)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中就业的劳动者 (4)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城镇化没有就业的人员
结构性矛盾突出:(1)需求方两难:a .一线劳动工人招工难 b.技工岗位招工难上加难 (2)供求方两难:a.普通离校毕业生就业难 b.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城镇化无业人员就业难
(三)理解政策措施
介于我们国家就业矛盾突出的状况,党和政府采取以下措施缓解就业矛盾,促进就业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
1.深入突出就业优先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多级政府,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把稳增长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担起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
2. 深化教育改革,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据统计,我国现有高校1200所,普通高校占的比例特别大。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技术工种招工出现了难上加难得局面;另一方面是普通高效培养出来的管理型、智力型人才又供大于求,出现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为了根本改变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改变中,拟在2017年时把1999年扩招时由原来的600所专科学校为本科院校,改为职业技术院校,我国高等教育两个渠道(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智力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从而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3.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我国就业工作的首位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具有创新创造能力,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是我国经济转型的生力军。为切实发挥好高校毕业生在经济转型中的人才引领作用,党和国家一直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摆在了我国就业工作的首位。具体措施有:
①千方万计,创造更多的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岗位
党和政府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型智力型技术型岗位,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②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基层服务一线施展才华。
今年7月间,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北大一女同学毕业就到新疆工作的情况。她把维吾尔族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新疆当成自己的家,每天不辞辛劳地为维吾尔族传播知识和技术,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生活过得很充实,新疆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的用意就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边疆到基层施展才华。
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人社部等九部门,在今年6月启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统筹政府公共资源动员社会其他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力争在2014年-2017年,实现引领80万大学毕业生创业目标。今年7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把国家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创业培训。注册登记、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及时传达到每一名高校毕业生,发挥政策效应,促进自主创业。
据官方资料显示,美国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已达到大学毕业生20%的比例,而我国现仅1.3%的比例。如果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10%的话,就将有80万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一个大学生创业带动3个大学毕业生就业,就可以解决24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就将大大减轻我国就业压力。
④组织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a.要求相关部门与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联系不断线
b.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切实办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帮助未就业的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
二、勇于竞争早日落实就业岗位
这个问题,是我今天与同志们交流的重点,我讲以下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①转变择业观念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择业观念问题。观念不转变就业很难办。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大学毕业生谈起择业求职,第一,从地区来讲目光总是盯着北京、上海、广州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第二,从单位来讲,目光总是盯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大企业。我国实施劳动者自主就业以来,这些地区和单位历年来都是大学毕业生如潮水般奔向的地方,早已人才满员,一个本科毕业生没有特别的专长是很难进这些地方和单位的。就以我们四川理工学院为例,2005年秋季,凡是教职工子女是本科毕业愿意到我们学校工作的全都被录用了。但是从2006年起学校就提高了进入的门槛,本科毕业生一个也不进,起码是研究生,重点是博士生才能录用。不仅我们学校如此,我了解不少单位都是录用更高学历的人才,所以我真心希望同学们把择业目光投向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基层生产服务一线。说实话,转变择业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不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还没有转变。我们自贡市按党和政府的要求,自贡市就业服务局、就业公共服务中心,从9月1日到9月30日举办了《2014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9月12日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当天有64家用人单位到场,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有1265个,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占一半的就业岗位,用人单位对技术类、设计类的毕业生更是求贤若渴。该天有1300人左右的毕业生参加了招聘会。可是当天初步达成意愿的仅有135人次,很多毕业生都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就失去了应聘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同志们要早日落实就业岗位,就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当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自己择业的期望值,力求期望值的适度性,千万不要过高,否则就会失去求职的机会。
②保持良好的心态
求职时主观和客观相碰撞的过程,心态的好坏会对求职带来很大的影响。我国乒坛名将张继科、马龙是世界乒坛第一、二号种子,因为比赛时心态不正常,或过于坚强或过于轻视对方,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很好的发挥,甚至被对方击败。我建议同志们求职过程中,至少保持以下四种心态。
1.信心坚定
同志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校期间已经学到了从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适应社会的需要的基本技能,要坚信自己是最棒的,要树立求职必胜的信心。同志们要清楚的知道,在求职问题上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只有你才能充分认识你自己,你对自己的能力、个性与处境了解最清楚,求职时能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定,也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我胜自己,天下无敌”。如果你树立求职必胜的信心,丢掉各种思想包袱,你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你人生的第一次正式工作是一定能找到的。
2.心境平静
平静是保持心态平衡的良药。同志们求职的心态,更像昆明湖的秋月,绝不能像钱塘江潮那样汹涌。求职时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挑战,都不要焦,不要愁,不要急,不要慌。心慌就会意乱,意乱了就会束手无策,要么出招不然挨打。只有保持平静的心境,才能沉着应对求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不怕拒绝
同志们求职时,一定要抛弃“一锤定音”的想法。从总体来讲,由于求职人员较多,就业岗位相对较少,求职时“一锤定音”“一蹴而就”的情况少。据“前程无忧网”刊登的《2014年大学生求职状况报告》,显示大学生求职时平均参加8.4家雇主面试,才能获得自己第一份正式工作,求职难度之大,由此可想而知。同志们求职时,即使投了八家、十家还是没有落实就业岗位也不要灰心、泄气。只要你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奋斗不息的精神,你的求职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4.不要攀比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用人单位也千差万别,选人条件也各有差异,可能会出现你找到的单位还不如同寝室的同学好。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埋怨和悔恨。有人说,“求职是一个人扬起事业风帆的起点”,我认为说法很对,我赞同,但“求职是决定人生命运关键的第一步”,我认为值得商榷。而今眼下,劳动者是人才市场的主体,完全可以自由流动。如果你就业的岗位还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完全可以跳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单位,甚至还可以自己创业当老板。还是有人设法将“命运就像自己手掌心的花纹,虽然弯弯曲曲,但却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③注重求职方法
2012年11月,我带当时土木092班部分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时,根据我的感受和看到同学们的求职时的做法,我归纳交流,给同志们介绍一下几点求职的方法。
1.了解对方,知己知彼
你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用人单位选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要求进行认真衡量,确定求职的意向单位;千万不能贸然前往竞聘,而是应该先去调查了解对方,对该单位的生产、销售、经营的情况应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该单位的优势是什么?它的不足和问题有哪些?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又是什么?如果你能对该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就一定能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同志们,千万不要把发表一点建设性的意见看的那么神秘,只要你肯动脑子,创新思维方式也是可能做到的。今年是国庆65周年,学校附近的百盛超市,一个学营销专业,参加工作三年不到的大学毕业生给老板建议国庆节放假期间搞促销活动,凡是100元一张的人民币尾号是65的,到百盛超市购买服装饰品,100当200用,但是买到310元的服饰品才能用一张65号的人民币,也就是让顾客花210元可以买到310元的衣服。(消息传出后,国庆期间,老婆婆和妇女排起长队开发票,促销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参加学校的招聘会时,不要看到一个单位就前去竞聘,而是先要转一转全场,看看有多少单位到校录用同学。对招聘单位招聘人才的数量,选用人才的条件,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衡量,自认为有50%的可能性才去竞聘。如果一个单位到校招聘建筑专业的老师,而你又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那你去应聘也是白费功夫。招聘会上凡是打拥堂的地方,同志们千万不要前去凑热闹,因为竞聘的人越多,招聘单位就会花中找花,即使你多方面都比较好,也有可能名落孙山。
2.镇定自信,谈吐大方
同志们求职时,一定不要心虚、胆小,而是要坚信自己是最棒的,从心态上来讲,你要有“舍我其谁”的心态:不是你去求招聘的单位录用你,而是招聘单位对你求贤若渴,担心你到其他地方工作。有了这种心态,你就能沉着镇定,应付自如了。
谈吐大方,就是讲话时吐词清楚,声音大小适度,速度适中,同时把目光投向对方,就像和老师同学交谈一样,力求能给人以老练,稳重的好印象。
我希望每个同志对自己的求职陈述发展做精心准备,写好稿子,与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指导,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展现得最完美最好。
3.介绍自己,突出特长
无论你到别人单位上求职或者参加招聘会,别人接待你的时间都很有限,如何介绍自己,这是每个同志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一般说来,求职陈述的内涵:挖掘合适自己的专业的情况,学到了哪些从业的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承担哪些方向的工作。同志们请注意,求职时千万不要把求职书上的内容念一遍,而是突出你的专长、特长和你认为最亮点的东西,比如你获得了哪些资格证书之类的东西,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被问到:“如果你被录用了,你有什么打算?”我建议你们的回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突出爱厂为家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钻研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介绍自己时一定要言简意赅,否则言多必杂,言多必乱,弄巧成拙。
同志们,学校党委、行政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生工作部门与中西部地区很多企业和单位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学校已成为了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的供应基地。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几次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这几年来,我们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关怀下,只要同志们满怀信心,沉着应对,转变择业观念,保持良好心态,注意求职方法,就一定能找到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我认为同学们刚毕业一无创业资金,二无管理经验,还是先就业,再择业,即创业的路子更现实更稳妥一点。
祝同志们:求职顺利,前程似锦,勇于竞争,必有“位”来! |
|
|